瑞鲁手机APP下载网_专注推荐好用的手机APP和游戏APP

数字通信:手机致命诱惑之七种武器

数字通信:手机致命诱惑之七种武器

查看人次:1摘自:瑞鲁游戏APP

> 数字通信 2004年第10期封面

我已经不能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手机(那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吧)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是可以肯定,那是在电视里。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工作了,慢慢发现手机这玩意儿离我越来越近,主要是因为价格越卖越便宜了!我的第一部手机选了爱立信T18sc,原因就是在当时看来它的体积算是比较小的,功能也还挺强的。一转眼,已经是换第五部手机了,每次换机都要找一个自己认为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其实过不了多久,这个理由就变成了一种流行。

你还记得买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时候吗?你还记得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吗?我们只要回过头看一看,就会发现在手机发展的轨迹中一个个闪光的点,手机厂商们有意或无意地将这些诱惑放在你的面前,不需太多,只要一个就足以让你难以招架。

那么,手机市场保持这许多年的高速发展,用了些什么“致命武器”?

No.1 我是大哥大

选择理由:尊贵身份的象征,有一部这样的手机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

经典机型:摩托罗拉“大哥大”系列

“大哥大”这一称呼可能是因为这一代移动电话外形庞大笨重,而且价格昂贵,在当时曾是国人尊贵身份的象征,是普通百姓们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档消费品;另一方面,可能大部分人对于当年的“大哥大”的印象都来源于几近泛滥的香港黑社会电影,电影里大哥们总是拿着一部这样的电话招摇过市。

实际上,早在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蜂窝移动电话。它的重量约为930克,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0英寸、1.5英寸和3英寸。但是蜂窝移动电话进入中国市场是从1987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也进入了模拟手机时代,这个时期大约应该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完全停止模拟移动电话网客户的国际、国内漫游业务。它带来的无拘无束的无线通话方式一下打破了人们对远距离通信的认识,因而受到用户的热烈追捧,每年用户增长率都保持在100%以上,到1993年11月用户人数达到57万3千,虽说相比现在是小数目,但要知道更多的人是买不到这样的“大哥大”的。因此大哥大成为托关系找门路才能得到的稀缺货品,此外交换机数量和无线信道不够使得用户容量偏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92年,购买一台带号码“大哥大”的价格是1万5千元,入网费6千元,安装费460元,月租150元,通话费0.5元/分钟。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手机的概念早已不是当初的“大哥大”们可以想象得到的,但是“大哥大”曾经辉煌的地位相信是如今漂亮、精致、多功能的手机无法企及的。

摩托罗拉的“大哥大”在初期几乎是市场上惟一可见的产品,占据了50%的中国市场。当初,摩托罗拉的几个型号的产品就是我们可以经常在电影里可以看到的那种,拿在手里非常“有形”,谈判时还可以往桌子上一竖,其造型之经典恐怕现在任何一部手机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不过,大哥大发展也相当快,最早产品重量在800克以上,一段时间后迅速向400克到450克的中型机型发展,93年底开始出现300克甚至接近200克的产品,同时出现了翻盖手机。另外,其他一些厂商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大哥大”机型,比如亚洲厂商索尼,欧洲厂商爱立信等。除了模拟网络外,逐渐也有一些GSM网络的“大哥大”出现,但是与最初的模拟机比已经小了许多。

模拟网的信号自然也不是今天网络的覆盖率可比,信号不好、断线是常见的事情。另外,盗号也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No.2 最爱掌中宝

选择理由:在经历“大哥大”时代后,人们对小巧手机的期望和惊羡是很容易理解的。

经典机型:摩托罗拉“掌中宝”系列

正因为“大哥大”的“派头”太足,我们这样的“小弟”级人物怎敢问津,放在包里嫌太重,拿在手里又太大,而且有随时准备打人的嫌疑,最重要的还是价格在那个年代来看实在是高得离谱了。

在移动通信网络进入GSM网络时代后,大量的数字机出现,手机的体积迅速缩小,而且这个时期已经不再是摩托罗拉一家的天下了,爱立信、诺基亚,甚至一些日本厂商纷纷崛起,他们推出的GSM数字机体积也非常小,而且外形也各有特点。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折叠手机,甚至是滑盖手机在那时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很多厂商的产品外形风格就是从那时起一直保持至今。

然而,在这许多的小巧手机中,最著名的仍然要算摩托罗拉的“掌中宝”系列手机,折叠的外形设计,在当时看来已经小到极限的体积,以及鲜艳活泼的颜色,都是令年轻人为之疯狂的要素,它是国内无数手机玩家心中的经典产品。“掌中宝”一词也从这个系列产品而来,但是现在的使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手机领域。

“掌中宝”系列手机中最常见的型号是368,至今仍有不少用户不舍得放弃它,他们的理由是:现在的手机都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也许是因为现在五花八门的手机太多,各种外形设计,功能也是日日翻新,设计再好的手机也不会有当年“掌中宝”的风光景像了。

“掌中宝”之后也有很多领导设计潮流的作品,比如三星推出的内外双屏折叠手机,还有屏幕可以旋转的手机,但是这之后由于手机功能的复杂化、集中了许多其他功能的手机的体积有“返祖”的现象。我们相信,无论手机的设计怎样变化,“掌中宝”都将是永远的经典!

可能摩托罗拉也还在怀念当年的风光岁月,它竟然让已经“息影”多年“掌中宝”重回舞台。不久前,摩托罗拉在韩国推出了一款采用StarTAC设计的产品,而且采用了彩屏设计,如果你是一个怀旧的人,可以关注一下。

这款手机的型号命名为StarTAC 2004,有人猜想这样的命名是摩托罗拉为了让“掌中宝”系列产品每年推出一款新作,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毁了“掌中宝”的“一世英名”。

StarTAC 2004是一部CDMA手机,体积为46×87×19.8毫米,重量86.7克。尽管是折叠手机,但是这款产品还是采用了“掌中宝”系列惯用的单屏设计。

StarTAC 2004并没有固执地坚持传统,而是使用了大量的流行元素,其中内屏幕采用26万色TFT液晶,分辨率达到128×160像素,支持最大9行文字显示;铃声也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64和弦,并且支持电子钱包和电子书浏览等功能,机身内置了4MB内存。

No.3 俺不懂E文

选择理由:针对中文市场推出的可显示、输入中文的手机,对于很多对E文过敏的国人来说真是一大福音。

经典机型:爱立信T18sc

从最初的“大哥大”到后来的一大批GSM手机,要么就是只能显示数字和简单的字符,要么就是菜单显示都是英文的,于是操作对于很多不懂E文的中国人来说就成了一个需要专门学习的课程。

好在那时候的手机功能单一,对于那种只能显示数字和简单字符的手机来说,只要对照了说明书一个一个的记,还不至于拨不了电话——“无它,但手熟尔”!

后来,手机功能慢慢复杂起来,还出现了“Menu”,这一下让不少人要记住的英文词汇量大增,虽说对于提高英文水平有所帮助,但是用着怎么还是觉得别扭,真是非常郁闷。更何况还有很多对E文有过敏现象发生的同志,最后只好选择放弃。

随着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再加上中文信息化技术的推进,我们开始在手机里看见了熟悉的汉字,“Menu”变成了“菜单”,这下可以丢了说明书“照单点菜”了。

不过,手机是买了,但是打起电话来还是有点心疼电话费,听说发SMS可以便宜一些,不过SMS又是英文的,想想也对,手机上就那么几个键,中文多复杂呀,怎么能往手机里面输呀。不能用中文就用拼音来对付,好在那些年用手机的年轻人在小学的时候都是学过汉语拼音的,不然怎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呢!不过这可难坏了年长一些的朋友,这汉字对他们来说就是方块,就怎么也变不成E文,没办法,又只好放弃。这又算过了一关。

没过多久,我们发现原来就手机上的那几个键也能把中文输入到手机里,不是早有人用拼音来发SMS了吗?那就设计一个手机里用的拼音输入法,虽然中文里同音字多,也就是多翻几页,也好过不能输入吧。这样SMS就变成了“短消息”。

支持中文输入的手机越来越多,手机也便宜了,人们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人们慢慢发现每个厂商提供的输入方法都不一样,有拼音输入、笔划输入,就这样还要分T9输入法、字能输入等,真是难以适应。于是,换手机时的一个选择标准就是,输入法要和我原来的手机一样。这个手机笔划怎么有8种,不行,我得要只有5种笔划的!T18sc就是这样一部手机,所以我选了它。对了,还得要有词组联想功能才行!看,选择多了要求也多了吧?

键盘输入还要学习中文输入法,有没有更方便的输入方式?人的欲望总是不能得到满足,智能手机和手写输入的出现使我们为之眼前一亮,只要会写汉字就能在手机里输入中文,这又让我们少花了不少学习输入法的时间。

早些年就有了语音拨号的功能,著名的三星手机广告——“总部”让我们记忆犹新,不久前摩托罗拉等公司又推出了支持更复杂的语音命令的智能手机,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总有一天我能用语音输入短消息。

No.4 铃声也要炫

选择理由:单音铃声存在的时间相当长,人们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的铃声具有个性,但这些努力在和弦铃声出现之后都失败了。

经典机型:三星N628

要说到要求难以满足还要算人的耳朵了,自然界的声音如此和谐美丽,人类偏要弄出什么电子声来,然后,竟然过分地要求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能以假乱真,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开始有个收音机吱吱呀呀地叫两声就很开心,后来又有了留声机可以唱歌,现在更是什么MP3、MD 、CD、DVD,为了两只耳,有人能花上几万块买个耳机,或者花上几十万来套音响。

这些也就罢了,最可气的是,对于用来打电话的手机也有这么多要求。最初,“嘟嘟嘟”的声音也能提示有来电,后来就开始要求有个性,手机铃声要能“自编”,不能自编铃声的手机不在考虑之列,于是各厂商又拼了命的搞自编功能,什么简谱、五线谱,还弄出个傻瓜输入法来。各厂商的自编方法又不一样,看来换机除了考虑中文输入法要和原来一样,铃声自编方法也得和原来一样。后来,有人看到用手机的人自编铃声也挺费劲,就弄了一个网上下载,“发送XXX到XXXXX”就可以收到适合你手机使用的铃声,不错,用手机的人方便了,提供下载的人也发了财。

虽说铃声有了节奏和旋律,可是人们也没有新鲜几天就又开始“喜新厌旧”了,这铃声怎么听还是觉得单调乏味,不像交响乐似的有很多乐器一起演奏,那多棒啊!

这次亚洲厂商走在了前面,三星N628的推出让市场对于手机铃声有了全新的概念,“和弦”一说就此开始流行。

开始,3和弦、4和弦、8和弦,大不了是个16和弦,可是发展到后来越来越没谱了,24和弦、32和弦、40和弦、64和弦,听说还有128和弦……我的天,有那么大的交响乐团吗?

不过,没关系,只要有人买,厂商还是乐于去做这些事情的,特别是那个雅玛哈,简直就是一门心思地去研究这个了,和弦了不算,还要让手机会说话、唱歌,为了手机上能玩上好的游戏,还在它的铃声芯片里做上了配合手机振动的功能,你说人家当初发明手机振动功能的时候是用来干这个的吗?过分!

以前,有厂商说他们的手机铃声是立体声的,就有人发出疑问,立体声总得有两个喇叭吧,你那一个喇叭怎么立体得起来呢?好嘛,于是就有厂商在手机两边各做一个喇叭,这下你没话说了吧?

现在的手机在铃声方面可真是没少下功夫,除了和弦,还有自录铃声,“小样儿,快接电话!”,真是晕啊,还以为叫我呢!智能手机除了给我们带来手写输入和语音命令外,还让手机铃声更加生动了,MP3、WAVE之类原来只能在电脑里才能播放的声音文件现在在手机里也能播放了,确实好听了不少,不过,口袋也瘪下去了不少。

No.5 屏幕很多彩

选择理由:单调的屏幕已经看腻了,再说也不能满足我对新游戏的需求,所以我要彩屏。

经典机型:爱立信T68

还在黑白机的时代,厂商们就想了各种办法让手机屏幕改变颜色,因为屏幕本身的颜色不能改变,于是就变换各种背光颜色,西门子的橙色,摩托罗拉和诺基亚都习惯用绿色,诺基亚好不容易推出个8250,还被叫做蓝色精灵,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以至于后来都有人想了办法也要把8210的绿色背光改成蓝色。诺基亚尝到了改背光颜色的甜头,于是又推出了白色背光的8310,虽然没有8250那么风光,但是销量也确实不错。

这之后,各大厂商都推出了各种背光颜色的手机,由于8250的成功,蓝色背光变得非常流行,看得多了也就没了意思;白色背光也被多个厂商的手机采用。还有做得更绝的,你不就是想变颜色吗?那我就做7种颜色给你变,不仅屏幕可以变颜色,来电指示灯我也让它变,键盘灯我也让它变,总之是能变的地方我都让它,这下你该满意了吧?我不得不承认:高,实在是高!

背光没有手脚可以做了,还得把目光放回到屏幕本身来,但是好像黑白屏的潜力还没有开发完,于是摩托罗拉V70就来了个与众不同,大家都是白底黑字,我偏要弄个黑底白字。随后,又有好几个厂商把这个创意发挥到极致,不仅能黑底白字,而且可以通过菜单选择在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之间切换。不佩服都不行!

黑白机想了这么多办法,最后还是在彩色屏幕出现的情况下全线溃退,爱立信T68是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第一部彩屏手机,虽然只有256色,分辨率与现在的手机比起来也非常低,但还是吸引了无数目光,由此引发的一场彩屏风暴席卷至今,势不可挡。

彩屏时代,大家主要围绕三个指标来竞争:色彩数、屏幕材料、分辨率。

从最初的256色到现在的26万色,中间还经历了4096色和65536色两个阶段,但是时间却相隔并不长。

屏幕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大家在看见了TFT屏幕的效果后觉得STN屏幕效果确实不怎么样,于是高端机纷纷使用了TFT,而STN屏幕的低端机只能去和黑白机争夺市场。另外,还有据说与TFT效果相当,但是却更省电的UFB屏幕,但是事实证明效果不如TFT,但是耗电量也未见得省多少。还有TFD,被NEC等厂商采用,也没能有什么大作为。现在据说是OLED比较有发展前途,有一些手机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屏幕,但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说了等于白说!

分辨率的高低那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T68作为老辈,那个屏幕分辨率真叫低,用现在的标准来说就是惨不忍睹。目前屏幕分辨率高的已经达到320×240像素,但大多是智能手机,但也有NEC N820这样的另类,一个与智能手机相比并不算大的屏幕分辨率竟然也达到320×240像素,太恐怖了!不过那效果真是没说的,绝对的细腻。

No.6 第三只眼睛

选择理由:手机还能拍照,干嘛不选?

经典机型:索尼爱立信T68ie、诺基亚7650

当初发明手机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想没想过拿手机来拍照,如果他们没有想到,那么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帮他们想到了。

彩屏的新鲜劲还没有褪,手机摄像头的诱惑又来了,第一次听说手机还可拍照是从T68ie那儿开始的,虽然T68ie必须外接摄像头,但对于我等未开过洋荤的人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接上摄像头,原本灰色的“菜单”选项就可以用了,屏幕上还真有人人在动,咔嚓一声就抓到了,可惜可惜,T68ie上的图像看起来还是“惨不忍睹”,能把鼻子和眼睛分开就不错啦,按现在的标准T68ie的屏幕确实有点对不起拍照这个功能。

之后也有很多外接摄像头的手机,但主流趋势已经变成了内置摄像头,印象中看到的第一部内置摄像头手机是诺基亚7650,不过7650的体积可就比T68ie大得多了。7650确实功能强大,屏幕颜色也比T68ie强了很多,终于有了一点拍照的感觉了。听说现在还有一种7650用的拍摄软件,可以让7650拍摄视频短片,这下又让7650那点小小的内存容量显得更可怜了,好在诺基亚接下来又推出了3650,可以外接存储器。

目前,市场上可拍照手机已经越来越多,拍摄出的照片最大分辨率也从10万像素变成了主流的30万像素,最近又有多个厂商准备推出具有128万像素的可拍照手机,不知道数码相机什么时候会退役?

伴随拍摄功能的增强,手机的硬件配置也在不错提升,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加入可拍照手机的行列后,甚至有使用400MHz处理器的手机,而且能使用上GB的外接存储卡,内存容量也达到了64MB。更夸张的是,有一款普通的可拍照手机的标称内存容量竟然达到128MB,可惜速度太慢,几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慢慢地,可拍照手机可以玩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了,很多手机都能拍摄视频,不需要再另外加装软件了,而且还可以在拍摄视频的同时录音,真正成DV了。一些数码相机的功能被引入手机中,数码变焦就是其中之一,30万像素的可拍照手机通常都支持4倍数码变焦。另外,像亮度调整、对比度调整、拍摄光线适应(50Hz或60Hz)等功能也都出现在手机里。

拍摄后的处理作为一种增强娱乐性的功能也被采用了,比如翻转、旋转、加相框等。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多次曝光的功能,看起来和相机上的多次曝光功能相同,那只是厂商玩的一个小技巧。一张带相框的照片中留有1~3个空位,每次拍摄可以填充一个,这样可以把3个人拍到同一张照片里面,还是很好玩的。

这些功能都加上了,但是厂商还在找各种新主意,加个闪光灯是不是更像一部相机,还可以解决拍摄时光线不够的毛病,可惜有些厂商忽略了快门同步的问题,好多手机的闪光灯都起不到多少作用。不过这也难不到聪明的厂商们,顺便附送一个用闪光灯当手电筒的功能,你就不能说我的灯没有用了吧。

No.7 爱你没商量

选择理由:另类,个性,就是年轻的选择!

经典机型:摩托罗拉V70、西门子Xelibri系列等

如今这年轻人呀,和我们那时候可不一样了,咳咳……穿衣、行事都要与众不同,连买个手机都想和别人不一样,可那有那么好的事啊,厂商可不傻,做些奇奇怪怪的手机,你以为没人和你一样,过几天上街瞧瞧,满大街都是!这不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么,呵呵。

第一个让我感觉特怪的手机就是摩托罗拉的V70,大家都是直板、折叠、翻盖,它偏要弄个旋盖设计,而且屏幕还是黑底白字的。当时,人们都跟疯了似的喜欢这个手机,好多人都来问我,这个手机怎么样啊,我一般都告诉他们:不怎么样!可他们偏不信,一人买一部来试试,最后有一大半都后了悔,还有一小半觉得,能在朋友面前炫几天也还不错,面子算是赚足了,这也都是让钱烧的。

还有些手机靠做屏幕、键盘的文章来吸引人,三星P408的旋转屏幕、诺基亚7650和西门子SL55的滑盖设计也赢得了不少用户的。

西门子Xelibri系列也是一个异类,外形怎么看怎么不像手机,也许是我等思想太古板,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海尔那个奔风5,做成一个笔的形状,开始还觉得颇有些创意,拿到手里一看,哇,这么大!哪儿像笔呀?

也有另类,但还有点实用价值的。比如腕表,戴在手上,多少可以方便携带,感觉通话也挺容易的。我想总比在耳朵上戴个蓝牙耳机的傻样要好一些吧。

还有些MM就是认“小”,什么手机小就买什么,松下GD55、西门子8008,功能虽然不怎么样,但是样子确实可爱,反正MM们的手机功能多了也是浪费(这个只能悄悄说,嘿嘿),就随他们去吧。

接下来一类就是怀旧型的,诺基亚5210三防手机,正式在市场上卖的时候没见有人怎么关心过它,可退出市场了,关心的人反而多起来。玩家就是玩家,不但玩手机,还玩厂商。特别是那个爱立信,公司一退出手机制造业,玩家们就满世界地找R310、R520、R380,把R310泡在浴缸里打,给R520配一个比手机还贵一倍的蓝牙耳机,R380怎么说也是一部“智能手机”啊。这些手机原来在国内市场不容易买到,现在到处的网络商店都有,不知道是手机有收藏价值,还是为了纪念一家大型手机厂商的关门啊?

最近,NEC又推出了一部N900,开始还以为是MP3播放机呢,能把手机做到这么薄还真是不容易,但是我就是怎么也没有学会用这个手机来打电话,原来是必须用耳机和麦克风,好看是看了,用起来也真够麻烦的。不过我绝对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喜欢这部手机,因为它真的很漂亮,为了漂亮,这些年轻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相关文摘:网络其他 windows
标题名称:《数字通信:手机致命诱惑之七种武器》
本文网址:https://www.sdruilu.cn/news/tpart-1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