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鲁手机APP下载网_专注推荐好用的手机APP和游戏APP

笔记本接显示器方法 八问国产笔记本

国货与洋品牌实力相差有多远? 八问国产笔记本

查看人次:1摘自:手机游戏APP网

你在印象笔记积累了多少条笔记?100条?10000条?随着笔记数量越来越多,笔记本是最常用、最直观的笔记管理方式。笔记本就像文件夹一样,你可以按内容和目的把笔记归档到不同的笔记本。推荐你11个笔记本用法

国产笔记本的未来拿什么跟对手竞争呢?去年以来,靠价格赢得的市场比重在迅速增加,然而却并没有带来成比例的利润增长。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利润支撑点是高档笔记本电脑,本土笔记本只有去高端市场和洋品牌正面对抗才能摊薄洋品牌的利润。

“本地土狼”与“海外雄狮”的实力差多远?

国产笔记本厂商与国外巨头的较量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角力,国内笔记本厂商的前几名,其销售额只及国外巨头的零头。然而在国内市场上,雄心勃勃的“海外雄狮”未必能比“本地土狼”占得多少便宜。

统计表明,联想、紫光、方正三大品牌的国产笔记本电脑已经占领了国内近30%的市场份额,其中联想的占有率居于市场第一,有力地抗衡着国外著名品牌。

国内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其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对本土用户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在渠道和服务上也有独特的优势。但从长远来看,价格优势并不能保证长久。作为代工为主的产品,从采购量来说,国内厂商并不比国外占优势,因此采购的成本优势并不存在。目前的国外品牌也正在逐渐降低产品的价格,甚至有主动挑起价格战的趋势。在渠道、服务、市场策略等方面也日益本土化,因此国内品牌目前的形势并非高枕无忧。

何时走出“同质化”的怪圈?

跟IBM、惠普产自同一条生产线,不等于我们拥有了同样的品质!笔记本制造中心向内地的迁移,不等于我们就掌握了核心技术!

的确,笔记本电脑的制造都是通过台湾OEM代工,那些大厂也屈指可数,无外乎广达、仁宝、英业达等,因此,IBM、惠普、戴尔也的确和我们出自在同一家OEM厂。然而,OEM厂商只是按照笔记本厂商的生产要求制造,它并不负责设计、选料,而且不同的品牌检测的标准也不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厂商极少能自行研发设计,往往只能在OEM厂商提供的不多的几款廉价模板中去选择,直接导致国产笔记本配置、外形千篇一律,产品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

迅驰带来一场“跟风派对”?

迅驰给国内厂商带来的,应该是学习与提高、缩小与国外厂商的机会,而不是炒作概念、盲目跟风的所谓洗牌机会。

对于国内很多笔记本厂商来说,搭上迅驰这辆快车是一个极佳的宣传机会,除了在概念上有更新的题材可以发挥外,与英特尔合作更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拿到一笔不菲的推广资助费用。

据称三星与IBM为此各拿到了超过5000万元的资助广告费用,方正2000万元人民币的迅驰推广费也有一部分来自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资助。甚至还有不少厂商利用这个机会大打价格战。使得迅驰最终沦落,背离了其高端用户的定位。

但不管如何炒作,国内厂商始终没有摆脱只能跟风的命运,迅驰发布所带来的先期销售商机早已被最先上市产品的三星、IBM等厂商抢去。

现在迅驰的炒作已经渐渐过去,市场格局似乎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相比之下,国内笔记本“一哥”联想则较为冷静,把重点放在应用上,针对国内无线应用的状况,其第一款迅驰笔记本昭阳A820采用无AP多点无线互联技术,可以使笔记本用户在即使没有AP和局域网环境的情况下方便地自组网络。

国产笔记本中的“法拉利”何时出现?

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厂商真正能把产品的设计落到实处的不多,所谓的研发也主要指整机性能研发,在相同的架构、相同的设计理念、相似的外观以至相同的加工厂下,产品日益走向同质化无可避免。

在这一方面,国外厂商远比我们领先,尽管架构同样都要跟着英特尔或AMD,产品大多由别人代工生产,但国外厂商依然有自己的独特设计理念。以IBM著名的ThinkPad系列为例,做一个‘会思考的小本子’,关注使用者的感受,正是ThinkPad在随后的十年中一直坚持的设计思路,这形成了ThinkPad有别于其他笔记本电脑品牌的独特气质和文化内涵。为此IBM决不会因盲目的追求大小、尺寸、连接性等方面而降低ThinkPad的可使用性。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IBM甚至可以不断督促合作伙伴改进产品,例如T40上9.5mm的超薄光驱就是IBM不断督促下产生的。

不仅著名的领导厂商,中小厂商也力图追求自己的理念以形成突破。例如在日本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只有7%~8%夏普,其产品专注于超薄设计。目标是凭借喊出业界最薄这一口号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到两位数。

与国内厂商最大的不同地方,是国外厂商的理念并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扎扎实实的落实到产品细节设计里。例如在索尼的VAIOZ1中,设计者发现键盘略硬的手感更佳,为了实现硬一些的手感,开发人员们考虑了加厚键盘后部的金属片的办法,机械设计小组反复更换了材料及其厚度后,最终决定选用一种0.8毫米的铝金属片。

国内厂商迫切需要向国外厂商学习,才能确实为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产品,避免同质化,提高竞争力。

能否借AMD上位?

在AMD的企业战略中,移动市场是AMD中国公司在2003年的发展重点。这对于图谋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或在英特尔架构中发展得不如意的厂商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在双雄争斗的格局下,对于受制于人的第三方来说,选择投靠实力较弱的一方显然比投靠实力较强的一方更能受到重视,古往今来的政治军事博弈莫不如此,市场竞争也不例外。例如此次清华紫光和厦新与AMD结盟推出基于AMD移动架构的笔记本,就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除了四处召开发布会联合宣传外,AMD更与厦新联合开展全国范围的促销活动。这些待遇显然不是弱小厂商能够在英特尔那里得到的。

即便不打算完全放弃英特尔架构,适当地向AMD靠近也可以增加自身的筹码。如果英特尔在意的话,可以为自己在英特尔架构中争取到更好的条件和地位;如果英特尔不在意的话,专心把AMD架构做好壮大实力,长远来看英特尔也不会无动于衷的。

如何在双雄争斗的格局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内笔记本厂商不得不常常面对的事情。

何时突破研发弱项?

国际笔记本产业向大陆转移,对国内厂商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对大的企业来说,可借此机会突破产品研发的薄弱环节。

目前国内企业的产品几乎都是由台湾代工生产,随着笔记本电脑产业链转移至大上海地区,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与生产企业的沟通非常便捷,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产业的核心和更新的技术,根据自己的需求改进设计,提高研发能力。

近年台湾的笔记本产业纷纷向大陆转移,当前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有15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商,在庞大的国内市场刺激下,这些进入大陆的笔记本生产企业将可能会推广自己的品牌,直接参与国内的竞争。这对于在设计和生产上都不成熟的国内企业将构成有力的挑战。而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这一市场也将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价格战致命还是致胜?

现在,请忘掉这个让我们一度引以为豪的所谓的价格优势吧!因为大家都清楚,国产笔记本所谓的价格优势是构筑在牺牲厂商自己利润的基础之上!

从万元笔记本到万元迅驰,从6999元到5999元、甚至4999元的低价之争,国产笔记本的每一个市场动作都与价格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这是过去国产笔记本赖以生存的惟一伎俩。

请忘掉这个让我们一度引以为豪的所谓的价格优势吧!因为大家都清楚,国产笔记本所谓的价格优势是构筑在牺牲厂商自己利润的基础之上!滋养国产笔记本生长的是我们自己流淌的血!

当戴尔、惠普完成本土化生产,并开始染指5000元低价笔记本市场的时候,国产厂商们所谓的各种优势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国内外厂商的市场成本差异很小,而国外品牌笔记本在充分利用全球化采购优势的同时,也在努力实现生产、渠道管理的本地化,这些进程的本地化不但大大降低国外品牌的整体运营成本,而且还加快了国外品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整体市场看,国外品牌主流产品的价格下滑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品牌厂商。

商用市场转型有期?

在消费笔记本渐成市场热点的今天,国产厂商到底还想靠着“支持民族产业”这杆大旗下苟延残喘多久?

毋庸置疑,商务笔记本仍是市场的重中之重,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品牌正通过不断发挥贴近用户、技术领先以及性价比出众等综合优势,扩大着自身的竞争力,一些国内厂商已经打出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并且在产品市场细分上初显身手。但是,在消费笔记本市场,国产厂商的弱势就相当的明显。毕竟与PC相比,笔记本仍然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国产笔记本厂商的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则中国的本土文化相同;二则本土企业在本地的售后服务有人力和成本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转向个人消费市场,是国产厂商面临的当务之急。

来源: 南方都市报作者:曾铭孟旭东引自:千龙科技

相关文摘:硬件报道 windows
标题名称:《笔记本接显示器方法 八问国产笔记本》
本文网址:https://www.sdruilu.cn/news/tpart-4877.html